如何培殖轮虫水花开口饵料的培养

作者:admin


在水产养殖中,大多数的水生浮游动物都是鱼虾的适口天然饵料,“轮虫”只是其中之一,另外包括枝角类和桡足类微型水生生物。它们普遍存在于淡水水体中,只要水体有一定肥度,就能够繁殖生存。在水产生产中很多人说的"培水",其实就是培殖轮虫和微生物的丰度,用以满足水花鱼苗下塘就有合适的饵料开口即食,对于水花育苗(标苗)很有益处。


水花开口饵料,培殖轮虫,培养水虱,轮虫,水蚤


(水花苗)


轮虫成为鱼虾优良的开口饵料


轮虫作为优良的开口饵料可以概括为两方面的原因 :


首先 , 水产养殖动物的幼苗孵出后,不但幼苗的口径小,而且消化道尚未完全形成。因此各种水产动物幼苗对饵料的大小、营养和可消化性等都有特别的要求。


其次,水产幼苗对外部环境的抵抗能力较弱,容易受有害细菌等病害生物的感染,非常需要营养来提高免疫力。正因为轮虫蛋白质的消化率高达90%以上,所含氨基酸的种类齐全,摄食营养丰富的轮虫饵料,可增强幼苗的抵抗力,提高成活率。


轮虫的培育要求


轮虫培养时最适温度在18~25℃,因此春夏两季是轮虫培育的最佳时期。早春时节的鱼塘清塘后,一般在6-7天池中轮虫量很有可能达到高峰。因此,低温时在水花苗下塘前一周左右加水为宜;在夏秋时段水温25℃左右,只要1~2天轮虫就能达到高峰。因此,在夏秋时段,在水花苗下塘前3天左右加水即可。


轮虫的繁殖需要营养补充。我们说的"培水",其实就是加强水的营养程度。老鱼塘和淤泥厚的鱼塘勿需刻意去培殖轮虫,天然自生的轮虫往往就很多,只需掌握加水关塘的时间(下苗前的进水天数)即可。新塘大多肥度不够,除了加施腐熟农家肥作为底肥外,酵母类,葡萄糖或糖类等可以作发酵源和碳源补充,葡萄糖或糖类可以每隔几天泼洒3斤/亩。




轮虫和水蚤,都以浮游植物为食,但凡轮虫特别是水蚤大量繁殖的鱼塘,因浮游植物消耗殆尽就没有了水色,水体都会变得特别清瘦,水体透明很大甚至见底。另外,还因随着水中浮游植物的减少,其光合增氧作用随之减小,容易引起水体缺氧从而造成鱼虾浮头。


轮虫的生物要求


水温是轮虫生长繁殖的重要因素,能适应的水温范围为5-40℃,但最适合的水温为24-34℃,在符合生长的温度范围内,水温升高以后,轮虫就可以缩短生长周期,产量也随之增加。水温太高了超过了轮虫的适应范围,会使轮虫的蛋白质水平下降影响品质。温度过低不利于轮虫繁殖,甚至不能繁衍生存。


轮虫的发生受水温、pH值、溶氧及清塘方式的影响。在其它条件适宜时, 水温与轮虫大量发生的关系:


水花开口饵料,培殖轮虫,培养水虱,轮虫,水蚤


20-25℃ :8-10天


17-20℃ :10-15天


15-17℃ :15-20天


<15℃ :>20天


高盐度的水体环境对轮虫的生长不利,适宜的盐度范围是15-25,但低盐度环境下培养的轮虫活力差,作为饵料投喂很快就会死亡,利用价值低。要特别注意池塘的水位,夏天季节温度高,水分容易蒸发造成水位下降,水的盐度就会升高,对轮虫生长很不利,必须进行调节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淡水引入培养池,降低池中的盐度,在轮虫接种或采收时,盐度升降的幅度太高,轮虫会发生大量死亡。


轮虫培养的饵料,轮虫和水蚤均属于滤食性动物,除了吸食水中浮游植物外,还可以用单细胞藻类、酵母等来培育轮虫。一般情况下,用普通的饵料来培育轮虫,轮虫密度到200个/毫升以上有点困难。采用小球藻为饵料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,但这种方式培育轮虫的成本过高。以酵母为饵料培育的轮虫,采取用鱼肝油进行营养强化的措施,会达到很好的效果。


在轮虫培育过程中,水中的纤毛虫、还有水蚤和丰年虫等浮游动物,都会与轮虫争食饵料。有些桡足类的生物还会摄食轮虫,是轮虫繁殖的主要危害之一。这些敌害生物主要是进水时没有做好过滤措施或是从饵料中带进来。


轮虫与轮虫休眠卵


轮虫繁殖的数量和达到高峰的时间,与轮虫休眠卵的数量及水温密切相关。比如塘底淤泥厚,保水力强,并大量追施过有机肥的池塘,则淤泥中的轮虫休眠卵就多,而新开池塘,或沙质底,渗漏严重或淤泥虽厚但盐度较高的池塘,则轮虫的休眠卵均很少。


轮虫休眠卵广泛分布于各不同深度的淤泥层中,由表到底逐渐减少呈现“V”形分布,以表层(0~5厘米)淤泥中最多,但完全暴露于泥表面者却很少。在鱼塘中只有完全暴露于泥表面或漂浮于水层中的休眠卵才能萌发。有时用生石灰清塘后可能部分泥面被石灰覆盖,影响了休眠卵的全面萌发,因而会推迟轮虫的高峰期的出现时间。因此,在清塘后如果用铁耙搅动表层淤泥,一方面可使石灰浆与淤泥充分混和,以提高石灰清塘的效果,同时又把休眠卵翻动到泥表面或水层中来以促使其萌发。


轮虫繁殖的高峰期


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,轮虫休眠卵萌发时间随温度升高而缩短。水温为25℃时,鱼池清塘后约经5天轮虫数量可以达到高峰。水温为20.3℃轮虫形成高峰期大约需要8天。轮虫繁殖的高峰期,通常持续3~5天。


在轮虫尚未形成高峰时,如果有枝角类(比如水蚤等)出现,它会大量摄食水中的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,会抑制轮虫的生长发育。此时可用0.3~0.5克/立方米的晶体敌百虫将其杀死,该浓度对水花鱼苗没有妨害,但可以适当延长轮虫的高峰期。因此,由于水花鱼苗产销问题原因,如果不能如期发塘时,可以采取这种方法延长轮虫的高峰期。


肥水发塘


在清塘后下苗前(药性消失后)加水,向池中施放肥粪养料以培养浮游生物。这种培育鱼苗的方法称之为“肥水下塘”。在一般情况下,腐熟粪肥每亩用量400~500斤。为了加快肥水可以兼施无机化肥,一般每亩施用氮肥(硫酸氨、尿素等)8斤、磷肥(过磷酸钙)8斤。




在池塘施肥后,各类浮游动物形成高峰的规律是:先形成高峰的是原生动物、其次是轮虫,再次是枝角类,最后是桡足类。水花鱼苗下塘到夏花苗的整个过程中,对食物大小变化的要求是:轮虫和原生动物→小型枝角类→大型枝角类→桡足类,这个要求同浮游动物形成高峰的顺序是一致的。我们应尽可能地利用这二者的一致性,使水花鱼苗下塘后刚好出现轮虫高峰期,不但刚下塘的鱼苗有充足的适口饵料,而且以后各个发育阶段也都能有丰富的适口饵料。所以,适时施肥和鱼苗下塘要适时配套,这是培养好鱼苗的关键。


加水施肥后,水花鱼苗尽量在浮游生物中的轮虫形成高峰时下塘,才能保证鱼苗有充足的饵料生物。水花鱼苗下塘过早或过晚,轮虫的生物量未达到高峰或高峰已过均为不好​​​​。


轮虫的采收


鱼苗下塘时的轮虫生物量,应达到每升水5000至10000个,生物量为20毫克以上。在生产中可以用肉眼观察计算轮虫的数量,即用玻璃烧杯取池水对着阳光,粗略计算每毫升水中小白点(即轮虫)的数量,如果每毫升水含有10个小白点,就是每升水含有一万个轮虫。所以在观察时如果每毫升水中有5个以上的小白点,即可放鱼入塘。


培育轮虫的密度超过100个/毫升时就可以采收,采收可以用250-300目筛绢网制成约40升的网箱,网箱高40厘米,网箱捆紧于支架内,把网箱连同支架放在一个高为20厘米的大塑料盆中,用潜水泵把池水抽出,经塑料软管导入网箱内过滤。塑料软管应尽量避免用阀门,管口应没入水面以下,避免水流太大和突然改变对它的冲击。另外,还可利用水车式增氧机收集浮游动物(见下图)。




(利用水车式增氧机收集浮游动物)


每次培养时间一般维持18-24天,最多一个月就要全部采收,又得清池消毒开始新一轮的培养。


注意区别:车轮虫和轮虫


有少数人把车轮虫和轮虫误解为是一个物种的两种不同称呼,其实,两者在文字表达上极其相似,仅一字(车)之差,但不是同一种生物,一个是害虫(车轮虫),另一个(轮虫)应归类为"益虫_,是鱼虾的最佳开口天然饵料。



车轮虫和轮虫,虽然它们都属于原生动物,但它们有一些不同之处:


车轮虫是原生动物门中一种鞭毛虫亚门内的浮游生物,体形呈圆盘状,它们有一圈鬃毛覆盖其周身,可以产生水流来捕食浮游生物。车轮虫繁殖能力很强,数量容易迅速增长,会对水产品造成影响,可能导致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等问题。


轮虫是原生动物门中一种纤毛虫亚门内的生物,它们体形呈卵圆形或长圆形,周围有纤毛贴附在体表上,可以带动水流。轮虫以浮游生物为食,可以作为水体的清洁工。轮虫繁殖速度较快,可以作为鱼类的最好饵料和优质的营养来源。尤其对于刚出生的水花鱼苗。


需要注意的是,车轮虫和轮虫虽然有区别,但它们在水产养殖中都可以作为一种生物指标,用于评估水质状况和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。



(捞取收获的水蚤红虫)


注意区别:轮虫和水蚤


我们常说的轮虫和水蚤,"溞"同蚤非"藻",它们都是微型水生物,都是鱼类优质的天然饵料。在现实生产中,大家都晓得轮虫是水花苗的最适口的天然开口饵料。但有些人却误把水蚤当成轮虫,殊不知两者无论从大小、用途,还是生发时间上,既有相似性但还有作用和适口上的天渊之别。


(100倍镜下的水溞正在繁殖后代)


两者最直观的区别是:轮虫类肉眼不可见,水蚤类肉眼可见。轮虫最适宜水花苗下塘初期的开口饵料,注意是"开口"。水蚤是水花育苗后期比如瓜子苗的适口饵料,但在成鱼期如果浮游动物包括水蚤等繁殖过盛,只耗氧不产氧,则会引发缺氧翻塘事故。